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加強對老年人的關心關愛,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全體成員走進凌云縣泗城鎮上蒙村、下甲鎮平懷村,開展“重陽暖民心 喜迎二十大”主題活動,和群眾共包暖心餃、齊唱幸福歌,一起拉家常、話桑麻,為群眾送去愛心關懷,切實織密干群“感情網”。
圖為活動現場
一場文體活動,讓群眾的好日子放在歌里過
“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民族團結好!喜迎二十大、明天更美好!”在上蒙村村部舞臺響起一串清脆的快板聲。這是下甲鎮彩架村紅歌隊帶來的節目,這支紅歌隊由70歲以上的阿婆組成,她們領著在場的群眾唱起紅歌、跳起竹竿舞,表達著對黨和國家的感激、對日子越過越好的喜悅。
在平懷村,村民用自編自導的山歌對唱、生活小品、詩歌朗誦等節目,呈現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帶來的生活巨變,展現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喜迎黨的二十大,唱支山歌給黨聽,永遠把黨比母親!”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員深情朗誦,以赤誠之心表達對黨的忠誠與熱愛,現場觀眾激動地揮舞雙手,報以熱烈掌聲。
在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聯系幫扶村,這樣的文體活動每年都會舉辦,形式豐富多樣、內容通俗易懂,深受群眾喜愛。“以前村里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單一,村民生活困難,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如今村里路修寬了、產業興旺了,大家生活越來越好,喜歡把好心情唱出來,好日子是一天接著一天過啊!”上蒙村黨支部書記陸紹杰和村民們切身感受這些年村里的發展變化。
駐村工作隊員深情朗誦迎接黨的二十大
一頓敬老美食,讓老人們胃暖心更暖
“香菇、豬肉、木耳加胡蘿卜,又軟又香,真好吃!謝謝書記喲!”一位銀發阿婆端著熱騰騰的餃子,滿臉笑容地看著上蒙村第一書記張凱峰。在平懷村同心文化廣場,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村里特意燉好了香噴噴的土豬肉,讓老人們提前吃上“年豬菜”。臨近重陽,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依托后援單位支持,聯合上蒙村、平懷村黨組織,早早著手準備這頓敬老美食,精心把控選材、搭配、制作等環節,確保老人們吃得舒心。
在重陽節制作敬老美食是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多年來的傳統活動,既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孝老敬親傳統,又讓駐村干部緊密聯系群眾、駐村更駐心。“看似簡單的一餐飯,織密了村民與我們的‘感情網’,讓老人們胃暖心更暖。”凌云縣副縣長、駐村工作隊隊長秦娟欣喜地說道。
一份溫情關懷,讓孝老敬親傳統蔚然成風
上蒙村為每一位老人準備了裝有面條、雞蛋、牙刷牙膏等日用品的節日禮包,平懷村開展“最美老人”“最美家庭”“最美婆媳”等文明對象評選。駐村工作隊員穿梭在人群中,給老人送上節日禮包和最誠摯的祝福,老人們笑得合不攏嘴。平懷村還聯系下甲鎮衛生院到村開展義診活動。“我90多歲了,能在家門口看醫生,非常感謝你們的關愛!”一位瑤族阿婆緊緊握著平懷村工作隊員李邦的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讓老年人共享鄉村振興成果、安享幸福晚年,是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駐村工作組的奮斗目標之一。老人們吃上暖心飯菜、收到節日禮包、觀看文體活動、享受義診服務時幸福的笑臉,讓人十分感動,更讓人欣慰的是,孝老敬親的觀念已經深深地根植于群眾心中,在幫扶村當中蔚然成風。
文:王文濤;圖:王理麗、凌云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