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的“成長訓練營”出現火熱態勢,70名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每月雷打不動抽出2天時間,齊聚一堂“充電蓄能”。訓練營緊扣基層黨建實務、社區治理難題破解、鄉村振興路徑探索等主題,精心設置理論專題授課、典型案例剖析、先進地區實地研學、一線崗位跟崗實踐等多元環節。
這是溫州市加強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培育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溫州市深入實施“甌越先鋒·頭雁領航”行動,著眼村級組織換屆“選好一屆,受益五年甚至十年”總目標,通過逐村精準分析摸清底數、內外聯動拓寬儲備渠道、靶向精準培育建強梯隊,扎實做好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工作。
逐村分析 摸清現狀
“村里有多少名黨員?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多少?”……今年年初,包聯縣領導深入永嘉縣沙頭鎮榴灣村,通過座談會、與村民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村“兩委”班子情況。
深入排查、摸清底數才能對癥下藥、分類施策。從2024年11月起,結合村級組織“清底”行動,溫州市由縣(市、區)委主要領導帶頭,縣級領導班子成員全員參與,會同鎮街包聯領導組建工作組,帶領駐村聯社干部、第一書記等,對轄區所有村社開展全覆蓋走訪,全面摸清村社發展現狀、村級黨組織書記現實表現、任職意愿及后備力量缺口等情況。
提級跟蹤管理重點村社。對村“兩委”班子戰斗力不強、后備力量不足的村社,特別是排摸出的122個換屆重點關注村社,由縣(市、區)委主要領導專題研究、定期調度,針對性抓好班子整固、人選儲備等工作,研判確定人選名單,及時納入村級黨組織書記縣級備案管理。對片區組團發展的重點村,加強后備力量資源統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跨村任職,切實選優配強片區組團帶頭人。
外引內找 拓寬渠道
“鎮里領導多次來我家,談村里現狀、談后續發展思路。”回想起去年剛擔任黨支部書記時的情景,泰順縣三魁鎮盧梨村“95后”青年吳寶成說。上任后,吳寶成為村里引入30名志同道合的青年創客,孵化出“稻菽咖啡”等青創項目,喚醒了鄉村活力。
針對一些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儲備不足等問題,溫州市堅持“本土挖掘一批、向外回引一批、多方推薦一批”,從現任村社“兩委”成員、致富帶頭人等群體中,發現掌握一批在外優秀人員,招引經商辦企“能人”回鄉發展、培養為后備力量。發揮農業農村、共青團等部門職能優勢,采取定向培養、專場招聘等方式,吸引高校畢業生、“新農人”等青年入鄉發展,做好政策供給、信息共享、服務配套等工作,為人口較少的“空心村”注入新鮮血液。
為確保“備”得足、“備”得優,圍繞村級組織運行情況、工作匹配度等,開展市縣鄉三級聯動會審。鄉鎮(街道)黨(工)委逐村逐社分析黨組織后備力量人選,縣級組織部門會同紀委監委機關、法院、公安等部門進行聯審,縣(市、區)委召開會議專題聽取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摸底、回引、聯審等情況,研究確定人選名單,納入縣(市、區)委組織部備案管理。
精準培育 建強隊伍
后備力量選育儲備工作,“育”是重點。為此,溫州市建立健全“定期培訓、定人幫帶、定崗鍛煉”培育機制,實施“學歷+能力”雙培養雙提升行動,針對性填補學歷偏低、基層工作經驗不足、經營理念缺乏等方面問題短板。推行后備力量領辦項目制,安排鎮街領導班子成員、駐村干部、村級黨組織書記等結對幫帶,手把手傳經驗、教方法,引導后備力量“跑起來、干起來”。
在培訓班上,來自平陽縣水頭鎮雙峰村的后備干部王大亮分享培訓收獲,“通過這次培訓會,學習到了鄉村片區組團發展的理念,接下來也會想方設法打造具有辨識度的鄉村IP!”
圍繞“近期可用、中期培養、長期儲備”目標,分批開設村社黨員骨干培訓班,以領導專家授課、交流感悟、實地觀摩等方式,幫助理清村社發展思路,搭建起階梯式的成長路徑。去年6月以來,已組織48批次1600余名后備干部在征地拆遷、產業發展等攻堅一線壓擔成長。
嚴把村級黨組織后備力量入口關、質量關,堅持“能進能出、優進劣退、動態調整”原則,鄉鎮(街道)黨(工)委每半年至少分析1次,縣(市、區)委組織部每年研判1次,定期對后備力量進行動態分析,對意愿不強、表現不佳、違紀違法等不適宜繼續作為后備力量培養的及時調整,對表現優秀、條件成熟的后備力量及時配備到村社“兩委”班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