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山外山,綿綿云上云,故鄉花開早,百里金銀香。”在海拔1200米的陡峭崖壁上,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石朝鄉浪水村坐落云霧中。綠茶林、香榧園、金銀花田,村里的初夏格外美麗。
2021年5月,在遵義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作的汪洋被選派到浪水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來他就發現村里不僅有天坑、云海、石堡等優美風景,還有金銀花、土蜂蜜、跑山雞等特色農產品,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是理想的避暑之地。牌很多,怎么打?汪洋與村干部認真討論,最終確定,須把避暑“涼資源”轉化為“熱產業”。
為盤活自然資源,浪水村以村企合作模式打造了“云中驛站”“云山雨居”“云海山璟”等鄉村民宿,大力發展避暑康養旅游,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村民李海說:“看到家鄉這兩年鄉村旅游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和妻子決定回村創業開民宿。去年,有300多位游客入住,收入有10萬元。”
好山好水不能藏在深閨。汪洋借力新媒體,擔任起鄉村“推薦官”,培育“云上石朝”等多個短視頻賬號,用新媒體引流,打造浪水村“避暑勝地”鄉村IP。2024年,浪水村接待游客2000多人。
再看產業。在汪洋看來,浪水村的金銀花、車厘子等產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規模化不夠,二是銷路問題。在“娘家人”的幫助下,汪洋爭取到幫扶資金120多萬元,發展規模化種植。現在,村里已連片種植金銀花1.4萬畝、香榧1.1萬畝,車厘子也種了20多畝,還養了2000只跑山雞,村民在花香與雞鳴中找到了新的增收機會。
此外,他還跨界當“村播”,依托直播帶貨、開設專柜銷售、對接公司采購等方式,幫助浪水村農產品走出大山,累計助農增收15萬元。“去年汪書記幫我賣了幾次黃豆,辣椒成熟了他又來幫我賣辣椒,汪書記對我們是真的好。”村民說。
宋莎莎
汪洋幫村民賣雞蛋。(浪水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