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攻堅小組有3個身份
“馬上要征遷了,你們有哪些訴求都可以跟我們說?!边B月來,我們穿梭在浙江省玉環市玉城街道后蛟村的每一個角落,忙著入戶走訪、核對補償款、宣傳安置政策……我們就是由玉環市在村任職選調生及各單位業務骨干組成的城市有機更新攻堅小組。
我是玉環市玉城街道后塘垟村村主任助理,主動申請加入城市有機更新攻堅組。我們的主戰場是后蛟村,這是一個外來務工人口超本村人口兩倍之多的城中村。我和征遷經驗豐富的前輩、村干部、網格員搭檔,一起負責后蛟村沿主路兩旁共105戶人家的征遷動員工作。從進入攻堅組至今,短短4個月時間,我扮演了多重角色。
初入攻堅組,我扮演的第一個角色就是“賬房先生”。計算補償款并不是簡單地套用公式,需要復核測量圖紙、學習公式原理、熟悉征遷政策,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面對村民提問時才能說清“一二三四”。補償款結算單上數據繁雜,最怕的就是原始數據錯誤,往往一個細微偏差,測算結果就會差之千里,需要慎之又慎。為此,每一戶的補償款在初步計算后,我們先是組內互查,再進行組間交叉檢查,確保每戶都進行3輪以上的檢查。
征遷工作不僅要算好“經濟賬”,更要算好“人情賬”。走村入戶過程中,我常扮演“老娘舅”角色。村民都有深厚的鄉土情結,尤其是像后蛟村這樣一個老齡化的村子,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親戚朋友在這里,宗廟祠堂在這里,根和魂也深深地扎在這里。村里的老人安土重遷,在一開始聽說要征遷時,抵觸情緒非常強烈,有一些直接拒絕溝通,語言不通的我吃了“閉門羹”。這時,組里的前輩伸出援手,帶著我一起走村入戶,給我傳授經驗。“征遷工作要像個‘老娘舅’一樣,幫他們打消家庭矛盾、鄰里糾紛、歷史遺留這些前置顧慮,他們才會信任你,對你打開心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意愿調查過程中碰到的一位大哥。我們第一次去他家時,大哥相當抵觸,上來就想“送客”,我們從他的話中聽出了他對村委會的不信任和對公平公正分配宅基地的渴望。我們并沒有急著反駁他,而是順著他的話聊了一個小時,拉近了距離,眼看時機成熟,順勢舉例了隔壁村的宅基地分配方式,并保證公平公正。最后,大哥的態度一百八十度大轉變,當場就要把征遷協議簽了。
“房票政策”確定后,我還充當起了“房屋中介”。這一輪的有機更新是玉環市第一次啟用“房票政策”。老百姓在剛聽到這個新詞時本能地擔心“房票”會不會是一張“空頭支票”?我們入戶宣傳時,不僅要解釋房票的購買價值量同于現金,還要充當“房產中介”。后蛟村村民職業廣泛,根據不同需求,我們為他們推薦不同房產。
一次次登門拜訪、一段段心路歷程、一聲聲理解感謝,有心酸也有歡笑。這段工作經歷讓我深刻地感受到村民的所需所求,我要更加主動地把握在村時光,持續為鄉村面貌更新貢獻自己的力量。
王雨陽
王雨陽(右)講解征遷政策。 潘豪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