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娜仁高娃正在為繡娘們講授獨家針法。(烏拉特中旗委組織部供圖)
今年年初,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中旗“金石交”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推介會在北京民族文化宮盛大召開,一件件制作精美的銅銀器、刺繡產品,帶著獨特烏拉特韻味,獲得與會者廣泛贊譽。
如何讓北疆特色文化在利用中更加鮮亮,讓手工藝人指尖“生金”?近年來,烏拉特中旗立足本土特色資源,積極構建“挖掘-培育-賦能”的人才生態鏈,通過“非遺+產業”“技藝+增收”模式,讓傳統手工藝傳承者從文化守護者轉型為產業帶頭人,探索出一條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路徑。
“大家看,這就是蒙古扁桃花,又名巴達瑪花,大家要仔細觀察它的花蕾、花型、果實,繡的時候才能充分體現它的立體性?!眲倕⒓油晖平闀哪热矢咄抻謳е鴮W員們來到烏拉特中旗風蝕冰臼地質公園采風。作為烏拉特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娜仁高娃召集同樣愛好刺繡的繡娘們創辦合作社,創立了“指間藝”手工藝品品牌,讓烏拉特刺繡被更多人熟知。
為建強本土手工藝人才隊伍,烏拉特中旗對本土手工業者、傳統藝人進行深度摸底排查,挖掘出一批具有傳承基礎、規模優勢、市場需求的傳統工藝,涉獵烏拉特銅銀器、烏拉特服飾、玉雕石刻、奶食加工等眾多特色產業。目前,發現有培養潛力的手工業者、傳統藝人超300余名,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人、自治區級工藝美術大師4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5人。
“沒想到我這拿鋤頭的手也能繡出花來!”參加烏拉特刺繡培訓班的婦女學員感慨道。為助力婦女群體創業增收,烏拉特中旗開展“鄉村巾幗追夢人計劃”,邀請刺繡、氈藝、編織等非遺傳承人親臨授課。根根銀針在繡布上翻飛起舞,團團羊毛逐漸幻化得栩栩如生,農閑時節人不閑,手工藝技能成為助力婦女群眾就業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徑,古老的技藝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了培育更多的優秀鄉村工匠,烏拉特中旗利用“非遺傳習所”“眾創空間”等實訓基地,開展“民間藝人培育工程”。截至目前,開展民間藝人培訓班30期,培訓1014人。
此外,烏拉特中旗構建全過程、系統化返鄉創業政策支持體系,通過落實創業政策、樹立創業標桿、挖掘創業品牌、打造創業載體、豐富培訓內容、加強綜合服務等舉措,為返鄉入鄉人員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讓老一輩手工藝人才“留得住”,新一代手工藝人才“愿意來”。
品牌化對于手工藝產品價值轉化十分關鍵。烏拉特中旗投入近2900萬元打造了一條占地3100平方米的“金石交”同心創業街,為各類手工藝人才開展文創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培訓等工作提供便利條件。2024年,烏拉特中旗精心策劃打造了“金石交”融創品牌,該品牌涵蓋烏拉特服飾、銅銀器、刺繡、玉石鑲嵌等9個產品類型、500余種產品,搭建集研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金石交”品牌產業鏈,有效帶動90多戶450多人就業,2024年銷售額突破3200萬元。
為了擴大“金石交”品牌的知名度,今年3月,烏拉特中旗在北京舉辦“金石交”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推介會,圍繞品牌建設、市場前景、產品研發等內容進行交流探討,聚力將“金石交”民族手工業融創品牌擦亮、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