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劉清國這些專家來指導,病蟲害少了,產量也提上去了。”提及劉清國,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的芒果種植戶們紛紛點贊。剛下了一場夏雨,劉清國穿梭在果園,指導農戶控梢、疏花、防病。
自從劉清國團隊來到望謨后,已成功攻克芒果冬季早花防控、果園生草栽培等10多項技術難題,并因地制宜研發出“貴州山地蓋膜集水栽培結構”“一種芒果果實蠅誘捕器”“芒果綠枝帶葉嫁接方法”等14項專利。
劉清國忙碌的身影,正是望謨縣科技特派員們工作的一個縮影。2022年以來,中央、省、州共向望謨縣選派科技特派團幫扶專家87名,組建16個產業組開展幫扶聯動工作,“形成了以芒果、板栗、澳洲堅果、油茶、紫茶為主導的產業布局”。
貴州中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望謨縣通過“萬企興萬村”行動引進的一家農業企業,集青檸檬種植、農副產品研發加工與銷售于一體。在科技特派員的牽線搭橋下,該公司與貴州大學攜手合作,共同開展產學研協同創新和全產業鏈技術攻關,其檸檬品質得到顯著提升。同時,該公司還深化與貴州王老吉刺檸吉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合作,促進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為充分發揮科技幫扶的效能,望謨縣成立科技幫扶工作專班,該專班構建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工科、農業等部門聯動配合的高效工作機制,切實為“組團式”幫扶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望謨縣依托科技特派團人才優勢,大力培育本土人才。科技特派員們先后在油邁鄉、蔗香鎮等地舉辦芒果栽培技術培訓200多期,培訓15000人次。此外,還六次組織芒果種植主體到廣西田東、四川攀枝花等地學習,培養科技“二傳手”200多人、種植能手及致富帶頭人50人。
望謨縣享有“中國紫茶之鄉”的美譽。科技特派員牛素貞介紹,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的資助下,團隊從新品種選育、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工關鍵技術提升和新產品研發等多個方面開展攻關研究,截至目前,團隊已申報茶葉新品種權8個,開發白茶產品1個,形成了一套集地方特色茶樹資源開發、生態茶園綠色防控和夏秋茶創新利用于一體的喀斯特山區茶產業提質增效技術體系。
這幾天,在石屯鎮冉道村,科技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為當地村民詳細講解油茶的病蟲害識別和防治、水肥管理、定干定型修剪、林地間作以及高產栽培技術要點。村民們認真聆聽,不時提出疑問,科技特派員都耐心解答,現場氣氛熱烈而融洽。
村民們說,油茶成熟后,將銷售給布依麗吉油茶公司。該公司也是科技特派員幫扶的重點對象之一,先后獲得“省級高新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企業”稱號。
在平洞街道洛郎村,科技特派員正在精心指導農戶對板栗施肥、除草、修剪、防病蟲害。2024年,洛郎村板栗產量達700噸,戶均增收近1萬元,板栗樹變成了搖錢樹。在板栗產業帶動下,洛郎村也成了黔西南州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管護得好,板栗秋天還會增產。”科技特派員楊明舉的話語里充滿了自信。
在科技特派員的努力下,現在的望謨,新技術不斷落地生根,各項產業蓬勃發展,鄉村一天天煥發新活力。
肖吉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