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我來到貴州省黔西南州望謨縣大觀鎮團結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初到村時,面對高山和群眾是迷惘無助,面對工作和任務是無從下手,面對難題和短板是惶恐不安。村書記看出了我的不適應,他說:“小張,你學的法學在村里可是有大用處的。”
此后,我跟著村干部入戶走訪了團結村7個村民組10個自然寨,了解少數民族村風俗習慣,同群眾拉家常話里短,細心詢問他們生產生活困難,主動掌握村情民意。作為村黨支部書記助理,我努力協助開好“三會一課”,組織每月主題黨日活動,認真完善農村黨員檔案管理工作,做好平時教育培訓管理。協助村黨支部發展在村大學生黨員5名、儲備村級后備力量6名,增強村黨支部黨建活力。
為讓所學發揮所用,我熱情地向村民介紹我學的是法律,并留下電話歡迎大家來電咨詢,請他們隨時去村委會找小張。“你說的能行嗎?”“不可能不花錢嘛?”這是我聽到村民們最多的困惑,原以為電話會應接不暇的情況也沒有出現,我知道這是村民對我的不信任,卻也是我走進村民心中的突破口。我需要用行動來證明自己。
2024年8月,在大家茶余飯后的一次閑聊中,我發現村副主任有法律疑問卻不好意思開口。原來村副主任的父母外出務工被拖欠工資36000元有半年之久,不知道訴訟流程更擔心花費過高,讓他們全家陷入了困境。在全面分析案件基本情況之后,我向他普及法律援助制度,帶著他去當地司法局對接法律援助律師。10月,案件在立案并申請保全后發生了轉機,對方主動將拖欠的36000元打到他父母賬戶。他第一時間給我打電話說:“錢要到了!我們一分錢沒花,你說的真的有用。”我永遠也忘不了他激動又開心的語氣。
我幫村干部要到工錢的消息在村里傳開了,有了“活招牌”的證明,我的電話變成了“法務熱線”,村民的欠款與借貸、土地權屬、婚姻問題甚至情感糾紛都會來找我商量。截至目前,我共幫助約30戶200余人解決法律難題,包括婚戀糾紛4起、鄰里糾紛7起、土地糾紛8起、欠薪捐款類矛盾11起,還多次向村民普及法律常識。
每一次的熱情奔赴總能換來村民的由衷感謝。因車輛買賣合同遭對方反悔違約,村民韋大哥擔心定金拿不回來,我向他說明法律規定和后續維權的流程要求。給離婚的王大姐爭取撫養費提供法律建議。為涉訴的王大爺查詢并解釋法律文書,告知后續法律程序。幫助村民羅大叔、林大媽和熊大伯追回了被惡意拖欠的工資和借款。化解村民岑大哥和黃大爺之間的相鄰權糾紛,讓“六尺巷”故事的謙讓美德在我們村留香育人……當問題被解決,當難題被理清,村民一聲聲“小張你說的真有用”,是我最大的收獲。
張思文(左)為農戶提供法律咨詢。(團結村村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