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剛剛說的情況應該是辣椒苗遭到了蟋蟀蟲害,您噴上毒死蟀2000倍噴霧,這問題很快就能解決了!”11月1日下午,記者來到文城鎮高隆村委會,在村民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一家農資店前,一位戴著眼鏡,皮膚黝黑的青年人正認真回答前來咨詢的農戶。
由于農資店顧客太多,我們在店外站了好一會兒。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看到青年人一直面帶微笑,耐心地給顧客解答難題。細心的他擔心顧客會忘了用藥的分量,他都一一囑咐并用心地寫在藥物的紙面上。他就是80后大學生村官左裕。
記者看到,農資店靠近門前的墻上,貼滿了左裕的“榮譽”:
2012年6月,左裕到江蘇華西村參加中組部、農業部共同舉辦的大學生村官關于創業方面的培訓班;2012年9月代表文昌市參加海南省第二屆“澄邁杯”農村實用人才技能競賽獲得全省第二名;2013年5月參加農業部組織的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班學習。同時獲得了團中央頒發的“全國百個大學生村官優秀創業項目東風獎”。
放棄高薪扎根農村
左裕,1981年出生,2005年畢業于華南熱帶農業大學。畢業后至2009年在一家公司從事農藥配方研究、農業技術服務推廣、市場管理等相關工作。在工作期間,他為公司創造不少利潤,贏得老板贊賞。
2009年9月,為了更好地實現自己服務“三農”的夢想,他毅然辭去工資豐厚、環境舒適的工作,回家鄉創辦農資店。
對很多80后大學生來說,城市才是他們心中放飛夢想的地方,那里有新奇的世界、廣闊的視野。可在左裕心中,扎根農村,才能真正讓青春綻放。
“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很多朋友都來勸我不要放棄現有的崗位,但我都婉言拒絕了。”在左裕看來,在公司里,他具備工作的能力,但有些事情他不能根據自己的思維和主見來做,這對他的成長很不利。
帶著對理想的憧憬,充滿雄心壯志的左裕離開了城市,回到了生他養他的農村。然而,當時的他并不了解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我原本以為會很順利,但一切似乎和我想象的有點不一樣。當時農資店的店面對我來說是個難題,再加上習慣了城市的生活,對農村單調,乏味的生活不適應,心理落差很大。”左裕說,盡管有困難,他還是覺得回鄉創業是自己成熟的決定。
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家人的幫助,左裕解決了店面的困難,也慢慢地適應了農村的生活,農資店也慢慢走上軌道。
面對挑戰勇于向前
漸漸上軌道的農資店又迎來了新挑戰。2012年,農藥市場改革,要求經營農資店要有注冊資金100萬元、農學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70平方店面、100平方倉庫、有一輛運載能力每次1噸以上的車輛、10萬元質量保證金等。
這對于創業剛剛起步的左裕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那時候我全部的財產只有3萬元。”面對嚴苛的新要求,左裕甚至有了要放棄的念頭。但執著的他還是想再堅持。
“在農業方面我也算積累了一些人脈,再加上朋友們的慷慨解囊相助,問題也一點一點解決了。”最終,經過多方面的籌措以及朋友的幫忙,左裕終于度過了難關,把農資店繼續辦了下來,而且,比原來的規模更大。
“現在村里人都知道,來左裕的農資店買農藥,不僅質量有保障,而且每次都有優惠。”當地村民李之布是左裕的老主顧,他每次買農藥,左裕都會少收他三兩元。
由于經常來往,左裕和不少顧客都成了朋友。由于來找他買農藥和咨詢農事的顧客太多,我們的采訪過程多次被中斷。在中斷間隙,我們看到他對待每個顧客,都笑臉相迎。
除了銷售,左裕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送化肥。左裕說,他經常騎著三輪車把化肥送到農戶地里,這樣不僅能經常跟農戶交流,更好的了解農作物的情況,及時防治病蟲害,還能幫農作物進行營養診斷。最晚的時候是送到晚上九點半農忙是一天要送兩三百包化肥。
“我有時候忙,只能委托別人幫我送,很多農戶都很不高興,都指名要我親自送,好多問我一些農作物的知識。”被農戶們如此青睞,雖然自己更忙了,左裕心里更多的是開心。
家人支持信心加倍
左裕對夢想如此執著,其中少不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父親左瓊島年輕時當過村委會干部,十分了解農村的情況,左裕能夠一心扎根農村,更多的是父親對他的教導和鼓勵。
“在農村生活和工作那么多年,我知道農業技術對農民來說有多重要。我供他上大學,更多的是希望他學好技術,回來為農民服務。”左瓊島說,左裕學到的知識,是村民們的寶貴財富。他將自己對農村的深情傳遞給兒子,讓左裕繼承與發揚。
“這些年來,父親一直在幫我,看店、送肥料......能幫助村民們解決困難,他比我更開心。”
除了父親,左裕身后還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他的妻子陳夢影。
初見陳夢影,只覺得她身體纖瘦,無法想象她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采訪過程中,她并未說話。較年幼的孩子才剛學會走路,她耐心的在一旁牽著。
“我平時很忙,很少有空閑的時候。幸虧有她在我身邊幫我照顧孩子,照顧我的生活,我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有了如此支持自己的家人,左裕心里充滿了熱情。他把這份熱情化成努力向前的動力,源源不斷地給農戶們送去新知識,新技術。
飲水思源
幫助農民繪就美麗生活
左裕說,成功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農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只有在農村,他才能收獲到更多的快樂。開農資店,只是左裕圓夢的第一步。他打算深入基層,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服務農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用自己的雙手幫助農民繪就美麗生活。
2011年,左裕參加了文昌市大學生村官競聘,并競聘成功,擔任文城鎮頭苑村委會書記助理。現在,左裕配合村委會書記和村“兩委”開展計劃生育、土地糾紛調解、農村醫療保險、新農合、抗洪搶險等相關工作。他立足實際,在村級事務管理中,盡職盡責,得到了頭苑工作組和頭苑村兩委干部的認可。
“村委會的情況他比較熟悉,包括農村的養老保險,農村的合作醫療,本村委會的五老有多少人,個個都清楚。”
此外,危房改造也是左裕作為大學生村官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兩來年,他幫助村干部按照市政府危房改造的具體要求和標準,結合本村委會的實際情況,幫助當地村民完成了26間危房改造。
云逢喜是左裕跟頭苑村“兩委”的干部一起幫扶過的危房改造對象之一,是頭苑村委會下村三村村民,每到下雨天,之前所居住的房子都是“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
“一下雨,我們全家人都要一起掏水,那日子,真的不好過。”為了改善居住環境,云逢喜傾其所有改造危房。但農民出身的他并沒有足夠的積蓄建房。
經過左裕和村干部的努力爭取,云逢喜獲得了一筆危房改造資金,解決了燃眉之急。現在,云逢喜已經住上了新房子,也接上了自來水,極大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環境。(通訊員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