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梅州訊(通訊員 梅組)近年來,針對鎮村人才難引進、作用發揮有限等問題,廣東省梅州市扎實推進鄉土人才興縣、專業人才扶縣等行動,推動人才、團隊、資源向基層一線流動、在發展一線匯聚。
健全人才入縣下鄉保障機制。建立鎮村按需點單、市縣職能部門對口接單機制,重點抓好“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149項產業技術需求目錄、85項人才需求目錄的征集編制、統籌協調、對接服務工作,為典型鎮(村)產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持。開展“百校聯百縣興千村”活動,發動高校與結對幫扶縣啟動實施91個緊密型幫扶項目。出臺激勵鎮村人才擔當作為發展產業專項措施,開展“產業村長”高層次人才認定,進一步激發鎮村人才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
拓寬人才入縣下鄉實踐渠道。推動教育、醫療、科技等領域專業人才“組團式”服務,梅縣區開展人才送智、送策、送教等“六送下鄉”活動,400余名人才下沉一線服務基層。實施鄉賢人才回歸專項行動,逐村建立在村在外人才庫4094個,摸排掌握各類優秀人才近1.5萬人,通過“鄉賢講堂”、招商引資、項目引薦等方式,推動鄉賢人才資源回歸。組建“綠美梅州人才服務團”,組織204名專家在鄉村綠化一線支招。依托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周末課堂”,邀請“客都銀發智庫”成員為鎮村干部和年輕人授課,興寧市組織150多名“銀齡高級教師”下鄉送教100多場次。
加大人才入縣下鄉引育力度。聚力打造“青梅有約”聚才品牌,實施畢業生留梅回梅行動和人才團圓計劃,在省內外院校設立引才聯絡站25個,舉辦在校大學生走進梅州、人才試乘高鐵等活動434場。探索人才社區建設,人才發展基金入庫項目22個,支持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發揮縣鎮人才驛站引才聚才作用,定期舉辦鄉村振興人才沙龍、研學等交流活動,做實做細人才服務保障。